3:19 上午, 06-6 月-2005

中华民族 – 从头到脚都是花

云南民族风俗十八怪

          十一 十二 十三 十四 十五 十六 十七 十八 一览

从头到脚都是花

由于生活在花的王国里,云南的姑娘和花的关系也就十分密切了。除了把花直接插在头上、戴在身上、贴在脸上、包在指甲上之外,索性就把各种各样的花绣在帽子、头巾、衣服、裙子、裤产、鞋子之上。比较典型的,恐怕要数我们在金平县拍摄时见到的花苗少女了。花苗少女,名副其实,从头到脚,无处个花,而已每一个局部细节,部花得十分仔细,花得十分认真。远看花苗少女,如同一堆堆活动的花摇摇曳曳;近看花苗少女,仿佛一一头闯进了。一个花的世界。令人惊叹的是,这从头到脚的衣服,是姑娘一针一线绣出来的。从开始设想到最后完成,要好几年的功夫,尤其是嫁衣的绣制,更是倾注全部心力,与其说是在做一套衣服,还不如说是在精心种植一园心花。绣花刺朵成厂她们的主要生活内容,也显示着她们的聪慧、才能和情感。几个花芮少女走在一起,陌生人很难分辨清谁是谁。如果她们走进花丛里,那整个就是花与花的交融,无非是使原有的花丛更丰富,分不清哪是姑娘哪是花儿。 花苗之所以这样花,跟”踩花山”那大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有很大关系。”踩花山”实际上应该是”耍花山”或音”闹化山”才确切。每年农历上月十五这一大,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花山场,场地中央立着用鲜花扎制的花杆,人们以他的名义,在花的旗帜下,尽情地欢乐。斗牛、喝酒、爬花杆;吹签、跳乐、对情歌。这自然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找对象的大好时机,而化苗姑娘身上那花花的衣服,此时此地就显得至关重要,这是最直观形象、名副其实的”花为媒”了。 新干县漠沙花腰傣一年一度的”赶花街”,并不是大家上街买花,而是直截了当地当众比美,带有服装竞赛的性质。近年来,为了扩大影响,召商引资,政府直接参与了这件事。比美的那天,各村代表队由手举队名标志牌的礼仪小姐引导入场,那阵势有点开奥运会的味道。

比美的那套服装造价不低,伤精费神。有时比赛日期临近,还要请好几个帮手来赶上。比赛当天穿衣服时,要几个人忙前忙后,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披挂停当。此时的花腰傣姑娘,美得叫人不由得先低了头,美得让你自惭形秽。 最值得一提的,是花腰傣姑娘的裙子系列。要穿好几条裙子,由里到外,一条比一条短,让每条裙子都露出美丽的花边来,先是互相平行,至下面则突然倾斜,最后一条裙子又翘起一角。同样粗细的腰身,穿上这套裙子系列之后,与普通裙子相比,视觉上竟会觉得腰还细了许多,这也怪哉。 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云南少数民族姑娘的衣服乍一看,全是令人眼花镣乱,花不胜收。殊不知。在这些花花朵朵里面藏有许多信息、暗号和故事,非一般人所能读解的。就是本民族的人,也只能大概说出某种花样代表什么意思。聚居在哀牢山区的哈尼族卡多姑娘,绣在围腰上 一朵小花名字就叫”约花”。仅是这朵花,姑娘就要绣五 天的功夫,那才真是针针有情,线线有爱。至于这朵花约的是什么人,约的是什么内容,对旁人而言就永远是个谜了。 当然,姑娘们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并不只是与男女情爱有关。有景颇族谚语这么说:”统裙上织着天下的事,那是祖先写下的字”,景颇族祖先迁徙爬过的山走过的路,沮祖辈辈吃过的动物与植物,世世代代住过的房和屋,都会织在统裙上,穿在姑娘身上,那花纹中藏着景颇的历史,那图案里记着景颇的生活。花多花盛花事不少 公元1849年正月十五,当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到昆明东郊万寿寺踏青,不经意间走到了号称”树大十围花万朵”的茶花树下,顿时诗兴大发,写下厂一首长诗,诗中写道:”迸开新瓣浓于染,擎出高枝烂欲然”。他还在诗中建议,把云南的名字改为”朱天”。 清朝未年,云南状元袁嘉谷赏花之余,在《三泊学校茶花有序》中记下一桩趣事,提出一个建议:”安宁古泊一古寺设小学,校岁费由春售茶花供之而有余,花盛开可知。吾尝谓国有国花,省有省花,滇之茶花谓之省花可也。”袁状元再有诗道:”天艳霞无色,花浓寺永春”。一树茶花养活一所学校,令人叹为观止。如若更多的学校有那一树茶花,希望工程的压力便就减轻不少。不知若干年后是否是状元的提议起了作用,1983年3月10日,茶花被确定为昆明”市花”。

写有《花潮》的李广田先生已去世多年,圆通山的海棠花依旧如潮。走在”上有飞花拂面,下有落英铺路”的花隧道中,偶有春风吹过,就会飘洒一阵花雨,染得花中人人一身胭脂。若实在没有痛不欲生的大苦大难,谁会舍得离开这春光如海花如潮的美景?可叹的是,先生”自绝于人民”的地方,也选了个与花有关的水塘–莲花池,也许是池边埋着个比花还美千百倍的绝代佳人–陈圆圆的原因吧! 贡山县怒族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过的节日,既叫”仙女节”,又叫”鲜花节”。在仙女和鲜花之间划了等号,这已经有了把鲜花当成神灵来崇拜的意思了。鲜花女神,是什么样子,始终没见记载,但鲜花有灵与人相通的故事倒是听说过的。 传说大理感通寺内来了一英俊的游方道士,名叫赵加罗,长得一表人材,年纪轻轻,却出家当了道士。但凡见过他的女孩子,都不约而同地感到遗憾和无奈。可赵加罗不以为然,意志十分坚定,终日于感通寺内悟道修行。一夜,赵加罗睡意朦胧,忽然觉得有异香扑鼻,睁开眼睛来,只见一绝色女子,身着洁臼衣裙站在他的面前,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。赵加罗不为所动,大声呵斥,命那女子哪里来的还回哪里去!谁知那女子并不理睬,反而走上前来,伸出双手相拥。赵加罗于是当胸一掌,只觉推在空处,那女子却又笑着走近来。如此三番五次,赵加罗怒火中烧,抽出压在枕头之下的宝剑,朝那女子掷将过去,那女子顿时不见了踪影。赵加罗虽得安宁,但心中不免纳闷:怎么没有听见那剑落地之声?第二天醒来,赵加罗信步走入寺内庭院,只见自己的宝剑正插在寺内那株花色洁白的木兰花树干上。赵加罗于心大为不忍,拔剑割袍。替木兰花树包扎起伤口。人夜,赵加罗又梦见那自称龙女的女子,带伤前来拜谢。自此之后,再也没有了消息。只是那龙女花开得愈发的茂盛,赵加罗心中则留下了终生的遗憾。 在现实生活中,爱花、恋花的花痴则大有人在。昆明花鸟市场,人来人往,生意红火,就是证明。

云龙县有一兰花老人,院子里养兰花几千盆,为上山采兰花跌断了一条腿,仍痴心不改。据当地花老板估算,他那一院兰花,价值在百万元之上。可老人说,花跟卖儿卖女一样,给再多的钱也不干。 在腾冲明光有位老人更神,自称能听到花与花之间说话的声音。每次他听花说话之前,要先洗个澡,换上新衣服,然后静坐在花中间。旁边围观者不许说话。不许抽烟,更不许走动,每个人都必须像花一样,一动不动。过了很长时间,他才把花与花之间的说话声复述出来给你听,仿佛一台有放大功能的录音机。他复述出来的花语,叽叽咕咕,倒像几个女生在议论男生,但谁也听不懂一个字。姑妄听之,也没有几个人信他识得花语的特异功能,老人落得个自得其乐。 谁也说不清,今日昆明城中究竟有多少家花店,这还不算那些在医院门口、小区深处游动的花摊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无能买到花。生意不好的时候,大快黑了,还见有卖花人用三轮车拉着满满一车鲜花,沿街叫卖;生意好的时候,领接新娘的喜车仆到花,店门前,一忙就是半天,用鲜花把一辆轿车完全包装起来,成为?quot;辆名副其实的”花车”。在婚礼举行的那天早上,喜气洋洋的新娘便买上一对已玫瑰、情人草和百合,到事先选好的发型屋里,把这些鲜花插编在发辫上。娇艳欲滴的鲜花,把新娘妆点得妩媚动人。 一位以花为业的人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件事:有一次在北京办展览,”云南馆”门口放了两盆蝴蝶兰,那时蝴蝶兰在云南也刚刚才引种成功。北京的几个小年轻被这种跟真蝴蝶似的兰花惊呆了,扔下3000无,抱起花盆就跑。 然而,更使北京人吃惊的是,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,云南省送的礼物,竟然是生于荷兰、长于云南中甸的郁金香。据说他的有些指标甚至超过了荷兰。 昆明滇池东岸,从来就是龟米之乡,上地十分肥沃。改革开放以来,这里的菜农、粮农,不少都变成厂花农。没想到这一改变,使农民的收入打着跟斗往上翻,当年吆牛架犁的农民如个住上了大得有点夸张的房子,室内装修如同星级宾馆。农民有了自己的汽车,每天来往于花棚和机场之间,一箱箱、一车车的鲜花,要用最快的时间发往国内外的鲜花市场。 云南省不仅把鲜花做为一项产业,而且是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。云南的鲜花从大山里走出来,和大工业。大公司、大市场联系在一起,成为支撑云南经济的许多柱子中盼,根。今天,已经不仅汉是姑娘四季把花戴,而是姑娘四季靠花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