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:10 上午, 24-12 月-2005

中华民族 – 云南十八怪,石头长到云天外

“云南十八怪,石头长到云天外”

石林那黑灰的冷峻,土林那金黄的温暖,沙林那五彩的迷离,各尽其妙趣,各显其怪意。正所谓: 石是诗诗是石石石是诗石石诗 土为图图为土土土为图土土图 山有多高水长在

“水往低处流”,这是常识。可偏偏有人要说”云南十八怪,山有多高水长在”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编排这一”怪”时,心中颇不以为然,似乎只要最后的那一个字合了”怀来”韵,就可以编出些这怪那怪来。直到某一次与专门家们聚会,大家纷纷把各自知道?quot;十八怪”抖落出来。我亦不惴浅陋,战战兢兢将听来的这一怪说与与会者,不料话音才落,便有人”三击其掌”,大呼日”好怪好怪!”众人询其所以,该专家一言以蔽之:”一句话说尽云南地理特征,此怪内涵之深,包容之广,所指之准,皆非他怪所能及也!”我等迅即回味此怪之”深内涵”、”广包容”,眼前果然浮现绝岭绵亘、泉溪滴流图,”山有梯田坝有海,谷有红河岭有泉”之类的画面一一掠过,谁说不是呢?此一怪,称得上十八怪中的”上品”。究竟最早是谁创说的呢?再三追忆,似乎与一位特别崇拜作家的”文学青年”有关。

~~哈尼梯田 滇南一景~~
所谓”山有多高水长在”,实际上说的是云南”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”的独特地理现象,而哈尼梯田便是这种现象的最直观体现。

哈尼族,人口100多万,分布在云南红河、澜沧江流域,其中滇南红河州为哈尼族主要聚居区,人口60多万,主要聚居在哀牢山区。”哈尼”一词的本义,据哈尼族学者毛佑全先生认为:”哈”是飞禽走兽的统称,包含有勇猛强悍的意思,而”尼”则是”人”、”女性”的称谓,两个词合称,意谓”勇敢的人”,似乎还有”刚柔相济”的含义。 哀牢山脉,系云岭的分支,海拔2000一3000米,由西北向东南延伸,哈尼族聚居在哀牢大山褶皱深处。与云南山区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是,哈尼族从来以种稻谷为主业,水稻栽培历来是哈尼族的强项。以至于日本人在执着地寻找祖先的时候,不仅认为哈尼的蘑菇房、木屐与他们的祖先类似,甚至认为日本人的稻作文化,也源自哈尼人。 种稻谷、吃大米,当然离不得水。哀牢山泉涌汩汩,流水潺潺,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。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平均降水1810毫米,最高可达2400毫米,半山区在900一1400毫米之间,而河谷热坝仅为787毫米,也就是说,山越高则水越多,岂非”山有多高水长在”? 哈尼族世代居于哀牢山中,对山有多高水长在的特性了如指掌,因此他们依循着这个特殊的规律,世代传承着开垦梯田的技艺,自山脚往山头一层层修筑,依山势而盘曲,顺水流而逆行,直把梯田修到云端里。

哈尼梯田之最壮观者,当属元阳县。秋收之后,早春之前,是观赏哈尼梯田的最佳时节。寻一个天清气朗的日子,约三五同好结伴而行,爬上一匹梁子,迎着凉风往对面山望去:逆光下的层层梯田有如面面明镜,一层层亮得耀眼,大者如曲池,小者似碎镜,依山势而层层弯曲,顺坡度而块块递进。间或有汉子牵牛犁耕,一牛在田,几无可转身的余地,或有更小者,只如同一个洗衣盆大小;间或有几个妇女头勒背篓自田埂上走过,远远望去,犹如在镜子阶梯上行走。走近看时,田埂宽仅1尺,绿草茂盛,根系发达,抓住田埂使其坚固。每块田埂边,均有往下淌水的出口,由上而下,层层涵养,而最高处的田块,却是从泥墙中渗出水来。此水何来?追根寻源,水自山里来,水自草中来,水自树下来,这是”山有多高水长在”的原由和根据。”树能’扯’水,树能保水”,这是云南民间的朴素说法。不论山再高、坡再陡,只要有树,有森林,庞大错综的根系便成了涵养水源的依靠,就能把水从低处”扯”上去,让水往高处流。尽管地表看不见水,而地下水位却提高了,当积蓄到一定的量,便自然而然泉涌水溢了。一个”扯”字,有扯上和扯住之意,道尽了”山高水长”的无限奥秘。

到了栽秧季节,哈尼人要隆重举行”开秧门”仪式:先有两个汉子站在田埂上,鼓腮吹唢呐,”呜哩哇啦”一阵脆响,据说,是要唤醒一种小鸟,告诉它们我们要栽谷子了,你赶快来看守庄稼。这种对着梯田吹唢呐的习俗,要从撒秧的那天开始,不间断地吹到栽完秧为止,少说也得十天半月。在音乐声中插下的秧苗,想必喜悦舒畅,长得茁壮结实。
栽下秧去,梯田里还可养上谷花鱼。谷花鱼因喜食谷花而得名,只要田中有水三五寸,谷花鱼即可愉快生长。待到收割之后,鱼几长得肥实可爱,在田埂的放水口支上竹篱笆,谷花鱼顺水游来,轻轻松松便满载而归。真乃稻谷与谷花鱼双丰收。

收割谷子之前,哈尼人有”吃新谷”的习俗。所谓”新谷”,是可以收割但还未开镰的谷子。天刚亮。从地里连根拔出一把稻谷,须是单数,三五棵不等。回来后杀鸡打酒,然后将新谷连壳放入锅中烘焙,直至爆出米花。全家人先吃米花后吃饭,吃时要先将米花喂狗,据称是感谢狗保护了谷种。
哈尼梯田占尽了”山有多高水长在”的优势,不仅形成独特美妙的梯田景观,其间的栽插收割,伴随着一系列风情民俗,竟至成为一种”梯田文化”,引起有学之士深究的兴趣,正成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研究热点。

~~高原湖泊 灿若群星~~
梯田顺着大山盘,盘到山顶成大观,足以证明云南高原山水相依的关系,至于被云南人称之为”海”的高原湖泊,就更是可歌可咏的另一道山高水长的风景画了。

云南地处内陆高原,离大海很远。各民族在高山和平坝间繁衍生息,举目青山,低头河谷。或许是处于山里人对大海的渴望和憧憬,索性便把高原上星罗棋布的各种湖泊统统称之为”海”,或叫”海子”。不管深浅,无论大小,只要一湖蓝水映白云,微澜之下有鱼游就行。民间也有把”湖泊称做海”归入”云南十八怪”的。

云南全境有大小湖泊30多个,总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,遍布全省东西南北,分布在海拔1200一3200米之间,主要集中在滇东、滇西和滇南三个地区。其中被称做”海”的著名湖泊是:大理洱海,宜良阳宗海,永胜程海,中旬纳帕海,碧塔海,砚山差黑海,宾川上仓海等等,还有许多实际上和中等水库差不多大小的”海”。总之,无论大小,只要是湖,均可称之为”海”。是海不是海,云南人明白,只要碧水映蓝天,我就喊它”海”!

高原湖泊灿若群星,风光风情各有其妙,不去亲历其境,无法尽述其美。
大理洱海,与苍山积雪相映成趣,被誊为”银苍玉洱”,因湖的形状似人耳而得名。古称叶榆泽,又名昆明池,是云南的第二大湖。面积约250平方公里,烟雨朦朦,风光无限,有三岛、四洲、五湖等自然景致。

昆明滇池,号称五百里,有大观楼长联写尽滇池沧桑。古称滇南泽,又名昆明湖。20余条河流注入湖中,其出水口却由南往北注入金沙江,下流浅狭,水似”颠倒”流,因而称为”滇池”。也有说”以居全国之巅得名”,”滇”即”巅”也,意谓高顶处的湖泊。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面,形状似弯月,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,是云南最大的湖泊。

澄江抚仙湖,又名澄江海,面积212平方公里,平均水深竟达87米,最深处151米,其蓄水量是滇池的12倍,洱海的6倍,是云南最深的湖,被称为中国第二深水湖泊。抚仙湖形似倒放的葫芦,北端大,湖面宽而深,南部窄小,湖面窄而浅,中间细长如颈。

云南高原最高的湖是沪沽湖,海拔为2700米,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,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,深度仅次于抚仙湖,最深处达73米。湖内有岛五座,有三座在云南境内。有诗云:”何处来三岛,苍茫翠色流。嶙峋吞海气,飘渺壮边陲。叠樟临波动,连峰倒影浮。浦寒猿啸月,汀冷雁鸣秋。雨后烟鬃净,云中螺碧幽。乘搓如有约,即此是仙洲”(谢秉肃《沪湖三岛》)。说不尽其湖光山色、猿啸雁鸣的良辰美景,更有那摩梭”阿注”婚姻的母系氏族风情平添多少古老而神秘的色彩,成为”山高水长情无限”的奇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