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:52 上午, 17-7 月-2006

中华民族 – 族源

第二节 族源
一、云南高原越文化遗迹
百越先民的新石器文化特征,梁钊韬教授归纳为5点:①使用段石锛和双肩石斧;②有夹砂或夹炭粗陶,纹饰为折印绳纹,晚期进入铜器时代则有几何印纹软陶和硬陶;③陶器组合有鼎、豆、壶共存;④种植水稻;⑤住干栏房屋。迄今为止,在云南内地及边疆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段石锛和双肩石斧出土,且有稻壳遗迹发现,证明自新石嚣时代以来云南地区就有百越先民分布。云南的百越文化遗物大多分布在滇池区域及文山、红河、西双版纳、临沧、德宏等地,另外在滇东北的昭通鲁甸,滇中楚雄,滇西的洱海、祥云清华洞、剑川海门口等地也有零星出土。
在滇池区域有肩石斧出土,但数量较少。有段石锛的数量较多,江川嘴山、安宁王家滩、昆明王家屯、晋宁石赛山等新石器晚期遗址中均有出土。
滇东南百越文化遗物的主要出土地点有:麻栗坡小河洞,金平且以油炸房、毛见湾、大灰竹山等处。小河洞遗址位于麻栗坡县城西2公里之畴阳河畔,是穴遗址。出土器物主要为有肩石斧和靴形石斧两种。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,纹饰主要有绳纹、划纹等,常见的器形有釜、罐、钵,以手制为主。金平县的有肩石斧全部为采集品,肩部亦呈直角,器身较长且薄。
滇南地区的百越文化遗物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地区,其中景洪县的出土地点有曼蚌囡、曼运、曼金兰、曼听、景德、勐罕、宣慰街、小勐养等地,勐腊有到有大树,脚轩连县有老鹰山等。这些遗址的石器多用砾在玫瑰要制而成,其中有通体磨光的有肩石斧和数量较多的石网坠。陶器以泥质褐陶和夹砂灰陶居多,器形有罐、钵、碗、盘等,纹饰以绳纹为主,大多为手制。
在剑川海门口、大理金梭岛和五指山及祥云检村石椁墓出土的空首铖,其造型与有肩铁几乎完全相同,明显受有肩石斧的影响。因此,尽管滇西出土的有肩石斧极少,但从出土的铜铖仍可以看到有肩石斧的痕迹。
在云南新石器文化遗址中,昆明西郊王家屯贝丘遗址中还发现成排木桩,桩上多有榫口,很明显是一种干栏式建筑遗迹。
在云南新石器文化遗址中,宾川白羊村曾出土了稻谷及稻秆痕迹,元谋大墩子出土炭化粳稻、储藏谷糠和禾草类粉末的窖穴。在滇池周围出土的泥质红陶的内外也夹有谷壳、谷穗芒的痕迹,有的还可看到谷壳的遗留。此外,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时代的遗址中也发现了稻穗痕迹。说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云南的居民是种稻民族。迄今为止,我国所发现的新石顺时代稻谷遗存共有三十余处,大都分布在汉水流域、长江中游和下游、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,属于黄河流域的仅有一两处。关于稻谷起源于什么地方还有一些争论,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在长江以南。新石器时代长江以南是百越先民分布区,越人最早种稻的看法民为众多学者的共识。因此,新石器时代云南内地种稻者也应该是百越先民。
据语言学专家李锦芳研究,百越地名多为通名冠首齐头式双音节,例如,姑苏、姨复、科杭、余姚、乌伤、乌程等。与上古汉语截然不同。上古汉语地名多为单章节和通名在后齐尾式双音节,如秦汉时关中一带的地名:安陵、平陵、杜阳、美阳、武城、d、漆等。汉语的修饰成分一般在前,中心语在后,百越语则相反。根据这一原则,汉代以后,在云南地区,滇越和越崔遗留下的地名有朱提、姑复、灵关、同劳、同濑、弄栋、博南、来唯等,名町留下的地名有毋单、毋敛、谈指、谈槁、镡封、同并、都梦、句町等。
二、上古至西汉云南境内的越人及其分布
这时期云南境内的越人有滇越、越崔、西瓯、骆越等支系,一些支系建立了地方政权,如滇、句町、漏卧等。
滇越 这一名称最先见于《史记.大宛列传》:”(昆明)其西可千余里,有乘象国,名曰滇越,而蜀贾间出物或至焉。”滇越为古代百越一支,已为众史家公认。其分布范围一是永昌和永昌徼外地区。即今云南保山地区、德宏州、临沧地区和西双版纳州的某些地区,甚至包括国外的一地区。二是滇池周围地带。前者已为众人认同。至于滇池周围的滇越人就是晋代史家所说的越。西汉在云南地区设置益州郡以后,中央王朝对云南民族了解更加透彻,于是东晋史家能更准确地记载西南地区的民族情况。如《三国志.蜀志.诸葛亮传》说:”亮答曰:……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……益州(指今四川)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……若跨有荆、益,保持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。……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。”此提及的夷越,虽不尽指滇池区域,考察当时西川形势,滇池区域实为所应南抚之地。裴松之引用《汉晋春秋》注说:”亮至南中,所在战捷。……遂至滇池。南中平,皆即其渠帅而用之。”可知滇池一带,实即当时所谓夷越之地。《华阳国志.南中志》载:”宁州,晋泰始六年初置,蜀之南中诸郡,来降都督治也。南中在昔夷之地,滇濮、句町、夜郎、叶榆、桐师、崔唐,候王国以什数。”晋之宁州,即以滇池区域为中心,三国至晋所谓南中,亦以滇池为中心,南中在昔为夷越之地。很显然,滇池周围有百越民族居住。
越崔 汉代的越崔郡大抵包括四川西昌地区及云南北部,即金沙江流域其支流地区。《史记.西南夷列传》载:”南越破后,及汉诛且兰、邛君……皆震恐,请臣置吏,乃以邛都为越崔郡。”越崔郡名与当地有越人又有崔人有关。崔人”属于氐羌系统,与越人是两种来源不同之民族”。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所云:”滇越、越崔,则通号越,细而有崔、滇等名也。”这些地区曾发现一汉印,印上刻有”越归义蜻蛉长”。蜻蛉相当于今云南大姚、姚安地区,是汉代县名,正属越崔郡范围。越崔郡范围北抵凉山州越西、美姑,南达永仁、大姚、永仁、禄劝、会泽等地仍有壮族、傣族、布依族居住。
西瓯 西瓯为百越的一支,其居住地在今广西江以东,湖南衡阳西南,下至梧苍梧(今梧州),北达今黔桂界上。据《淮南子.人间训》载,秦始皇令士卒修凿湘淳之渠时,与越人发生战斗,西瓯君译吁宋被杀。秦末西瓯甚活跃,赵佗据南越,西瓯役属之。汉平南越,西瓯降汉。
骆越 分由在东自广西西南宁西南,下及广东雷州半岛、海南岛,以达越南东北部、中部。据《史记.南越尉佗列传》,司马贞注说:”交趾有骆田,仰潮水上下,人食其田,名曰骆人,有骆王、骆候。诸县自名为骆将,铜印青绶,即今曰令长也。”骆越之名乃是得之于交趾(今越南北部)之骆田。汉武帝平定南越,置郡县于骆地,因官吏处事不当,诸骆将不时反叛。东汉初年有征侧、征贰之叛变,赖马援之力剿抚。历三国、两晋至隋唐,骆越均为中国郡县。五代时期,因中原多故,越南东部、中部之骆越渐渐脱离,成为中国外藩。据梁敏先生的研究,”西瓯与骆越的分界线大致是从广东西部肇庆、怀集一带往西到广西梧州后,循津江、郁江往西到达南宁,再沿右江到达苹果县,然后稍稍偏南,沿北回归线一直往西,到云南文山州中部。这条分界线的西端跟目前壮语南、北方言的分界线大致相同。” 西瓯与骆越之腹地在今广西,是广西壮族的主要来源。其西部与滇越交错而居,也有迁居滇南者。
三、越人建立的方国
滇 “壮语直译为’亲”盟”红’。即以滇作为部落联盟或国家的名称,意为血盟之邦。” “滇是以百越为统治民族的方国。”滇存在的时间是春秋战国至西汉,以滇池周围为中心。”辖境即后来汉武帝时征服滇国后设置的益州郡范围。即东自今云南省沾益、陆良、华宁、蒙自;往西至保山县东北部;北自今云南剑川、姚安、禄劝;往南抵于红河北岸。” 从史书记载来看,滇是当时西南地区较大的方国,从事农生产,且形成了聚居的村落点。《史记・西南夷列传》载:”西南夷君长以什数,夜郎最大;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,滇最大;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,邛都最大。此皆s结、耕田,有邑聚。”汉武帝元狩年间(公元前122-117年)王然于、柏始昌、吕越人等出使西南夷求通天竺国道,在滇历停留四年有余,汉天子才对滇有所注目。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汉武帝平定南越后,夜郎投诚入朝,”诛且兰、邛君,并杀笮候,丹龙震恐”,汉朝乃”平南夷为郡……以邛都为越崔郡,笮都为沈犁郡,丹龙汶山郡,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”。之后,汉武帝又派王然于入滇劝说滇王归服。滇王不肯,而且勾结劳浸、靡莫等部反抗汉朝。元狩二年(公元前109年),汉武帝派将军郭昌、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浸、靡莫,以兵临滇,滇举国投降。于是,以滇国地,并分、越崔各数县,设立益州郡。汉朝赐给滇王印信,让他统治滇国的老百姓。
名町与漏卧 “句,壮语直译为九,町,直译为亲、盟、红。句町,壮语意为九部联盟。” 句町首见于《汉书》,既是王国名,也是县名。根据《汉书.西南夷两粤朝鲜传》记载,汉昭帝始元五年(公元前82前)诏封统治句町地区少数民族大渠帅亡波为王而得名。而句町县则始见于《汉书.地理志》。《汉书.西南夷两粤朝鲜传》说: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”会越已破……郭昌、卫广引兵还,行诛隔滇道者且兰,遂平南夷为郡。”句町县当在此时开始设置,并与夜郎同为郡属县。应劭注《汉书.地理志》说句町县为”故句町国”,说明此县是在古老的句町联盟部落活动范围内设立的。《华阳国志.南中志》载:”句町县……其置自濮王,姓毋,汉时受封迄今。”这里所谓的汉时受封当指汉昭帝始元五年(公元前82年),亡波封为句町王。所谓迄今,是指常璩作《华阳国志》时,即东晋穆帝(公元334-360年)时期,由此看出句町国在历史上存在了约400年。
据《汉书.西南夷两粤朝鲜传》记载,在句町王封王以前,在西南民族中,受封王者有夜郎王和滇王。夜郎王和滇王受封,基本原因是夜郎控制了大量的”旁小邑”,滇拥有”靡莫之属”。他们均拥有”一州”的地盘,汉王朝不得不以封王来加以笼络。句町的封王,诏书说是”句町候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,斩首虏有功”。这次战争,对手是刚战胜了汉兵的姑缯、叶榆。由于句町候支持汉兵打败了姑缯、叶榆。由于句町支持汉兵打败了姑缯、叶榆,”斩首捕虏五万余级,获畜产十余万”,战果辉煌,汉王从这场战争中看到了句町候拥有与夜郎、滇相同的实力,所以,也给封王的待遇。同书记载:王莽建国四年(公元12年),大尹周钦杀句町王邯,后”邯弟承攻杀钦,州郡击之,不能服。三边蛮夷愁扰尽反,复杀益州大尹程隆”。反莽斗争蔓延于、益州两郡,持续8年(公元14-21年)。后因中原大地烽烟四起,王莽穷于应付,没有更多兵力对付句町而不了了之。这两件事说明,句町国的实力与夜郎、滇相当。在夜郎、滇之势力衰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,句町国仍雄据西南地区。因其势力范围不局限于其腹心地,故后人追忆与句町腹心地相邻地区的历史,往往称该地为古句町国地。由此推断句町国的势力西南边界达越南北部地区,东北至今贵州兴义市,西到今玉溪、通海、建水,南抵今文山县。
在句町国的北面,亦有一个方国,称漏卧候,其位置在今云南曲靖地区的罗平、师宗、富源一带。它在町国一起经常合兵攻打夜郎。
族称的演变与分布    族源    生活环境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