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:54 上午, 29-1 月-2005

中国・东莞

地区简介

东莞历史源远流长。史载:新石器时代,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。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,东莞属南交地。春秋战国时,东莞属”百粤地”。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。东汉顺帝时,分番禺立增城,东莞属增城。公元222-228年中,分增城立东官郡。入晋,废东官郡,东莞分属番禺、增城。

东晋咸和六年(公元331年),东莞立县,初名宝安。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年)更名东莞,县治置于涌(今莞城)。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,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(莞草)而得名。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。150多年前,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,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。抗战时期,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。

解放初期,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。1952年,又属粤中行政区。1956年,属惠阳专区。 1985年,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,同年9月撤县建市;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,直属广东省辖。

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、珠江口东岸,北距广州50公里,南离深圳90公里,水路至香港47海里,至澳门48海里,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。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。1985年9月,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撤县设市;1988年1月,东莞升格为不设县的地级市,现辖32个镇区。
改革开放以来,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,大力吸引外资,发展外向型经济。二十年来,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0%的增长率蓬勃发展,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。2000年,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约488.00亿元,出口总值达171.59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(不含对外借款)16.47亿美元。近年来,东莞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化,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.37:55.36:38.27。投资结构进一步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、环保建设与高科技项目建设,以电脑资讯产品为主的高新科技产业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。

二十年来,东莞确立了基础设施先行的发展战略。全市已建成了包括公路、铁路、内河、海上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和现代通信、电力网络。至2000年底,全市公路密度达102.17公里/百平方公里,电话普及率达108部/百人。

在物质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,东莞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全市已普及高中教育体系,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电影院、电视台、广播电台等文化设施日臻完善,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日益健全,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,人民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良风美俗进一步弘扬。

今天的东莞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、城乡一体化,一座繁荣兴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正在崛起。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,在十五大精神鼓舞下,东莞人民正在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,在新世纪中以更坚定的步伐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