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 – 印度民族,饮食习惯
饮食习惯
1.美味佳肴
印度的食物同印度本身一样,多姿多采。从最北的克什米尔地区,到南方的喀拉拉邦,从东部的加尔各答,到西部的孟买,各地区有不同风格的美味佳肴。
印度除了有大米、白面外,也有不少杂粮。南方人以大米为主,北方人以面食为主,各邦也不完全相同。印度人因宗教关系 气候原因,食素者多,食荤者少。广大印度教徒以食羊肉为主,绝不吃牛肉;伊斯兰教徒则以食牛肉为主,绝不吃猪肉;其他教团如拜火教、基督教等对肉类无所禁忌,但也有不少人,例如一些印度教徙甭说嘴不沾肉,一年到头连鸡蛋也不吃一个,因为在他们看来,鸡蛋也属于有生命的东西。印度的豆类很多,大豆、绿豆、红小豆、蚕豆、扁豆、三角豆等等都有大量出产。还有一些在我国见不到的豆类。印度虽无丰富的肉类,但那里有很丰富而且价格便宜的水果,特别是桔子、香蕉等品种很多,产量很高。菠萝在英国是奢侈品,而在印度则比比皆是,又香又甜。还有一些欧洲不产的水果,如芒果、荔枝等等,在印度却有不少出产。因此,印度一年到头都能吃上不同的水果。再加上当地牛奶丰富,人们每天喝奶,从营养学来看,各种维生索也很齐全。
当地人吃调料很多,常吃的调料有:生姜、大蒜、丁香、肉桂、姜黄、茴香、芫荽、阿魏、小豆蔻等等。尤其是咖哩粉,无论是吃荤者,还是吃素者,都喜欢以此为调料。外国人初闻到咖哩的味道和看到它的颜色,很不习惯,有些人甚至还会呕吐。不过,久而久之,待习惯以后,也感到味道不错,配制得当的咖哩,鲜美可口,辣味也恰到好处。据说,这种调料很有用处,能起活血止血的作用。
2.别有风味的茶水
尽管当今进入了一个新时代,汽水、咖啡、可口可乐等各种饮料充斥着市场,但是茶叶在印度依然是主要饮料,当地人酷爱喝茶,也很普遍。不过他们喝茶方法与我们中国有很大不同。
印度人大多喝红荼。他们把荼叶放入铜制或铝制的壶里煮沸,再加入适量牛奶和白糖,所以茶水较浓,呈稀粥状,并非象我国的茶水那样清淡,两者的味道也不大相同。印度茶水不带苦味,香甜可口,而且富有营养,有些人不吃早点,也要喝上一两杯奶茶。
印度人讲究喝茶,招待客人自不必说,平时若两位熟人邂逅相遇,有空也得到茶馆叫几杯茶,边喝茶边聊天;路上遇上几个好友,更得去茶馆喝几杯茶不可,用他们的话来说:“不喝茶聊天,聊天就没味道。”学生在课间休息时,或去茶馆喝茶,或叫服员把茶送来。学生们三三两两,或十几人围成一圈,席地而坐,一道喝茶,一起谈笑。各种集合,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这种茶水。印度的火车站声音嘈杂,其中喊声最大的是“贾艾,贾艾”(即茶、茶)卖茶人中有五六十岁的老人,有二三十岁的青年,也有不少是十岁左右的儿童。他们一手提著大茶壶(如同中国烧水用的水壶),另一只手拿著一些空杯。这些杯子大多用泥土制的,土色很浓。若有谁买茶,卖茶人就把茶水倒入这种杯中,买茶人喝完荼后便把杯子扔在地上。车站除卖茶者外,自然也有卖其他饮料的,但是以卖茶者为最多。
印度人喝茶的历史也很悠久,他们称茶为“贾”(音)。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,不但传去了荼叶,连名字也传去了。中国茶叶在印度久负盛名,至今如此。古时候中国茶叶首先传到锡兰,后传到印度的比哈尔、西孟加拉等地。当然中国茶古代也曾经由波斯传到了印度。
根据印度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,印度有自己的饮茶方法,既发挥了茶叶“止渴”、“化痰”等功能,又充分利用了当地奶多、糖多的特点。印度茶水富有营养,这时当地天气热、体质消耗大也是个补充吧。
3.别具一格的炊具
印度人的食器别具风格,无论是盆、壶、罐,近是盘、碟,不少是铜制品,富贵人家还有不少银器。厨房的各种大小炊具一般也都铜制品。这些器物,世代相仿,作为家产继承,它也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的标志之一。从前女子出嫁,有的就以炊具、餐具作为嫁妆,如今时代己变,不少人家用现代化物品代替。你若是到了印度,不管走在街上,还是走进商店;住旅馆,亦或去乡下农家,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印度铜制品很多。门锁有铜制的,酒壶、酒杯有铜制的,各种大小的灯具、小孩的玩具、妇女的装饰品也是铜制的,甚至一些木制品上还镶有各种美丽的铜制花卉,就连捡牛粪用的大盆也是铜制的,所以有的外国人开玩笑说:“我们来到印度,仿佛回到了历史上的铜器时代。”这话有些夸张,但也说明铜制品的确很多,表明印度制铜业发达。今天,随着科学的发展,不含铜的东西在逐渐增多,因此不少炊具逐渐在被不锈钢所代替。
印度人吃饭,与许多国家不同,他们既不象西方人那样用刀叉,也不象我们中国人一样使用碗筷,他们大多使用盆子,用右手抓取。不了解情况的人认为,这样既不方便,又不卫生。其实并非如此,因为他们已经习惯,而且饭前都要洗手。外国人尤其 对他们用手把饭菜送入口中感到新鲜惊奇。他们只用三四个手指不但能吃米饭,甚至还能把菜汤同米饭一起搅拌,然后一一送迸嘴里,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,外国人对他们这种吃饭技巧在赞叹之余,只好自愧弗如。其实,当他们知道中国人用筷子吃饭时也大为惊讶。说什么“世界上还有这类事情?不使用手,而用两根棍棍儿把饭菜送入嘴里,这太困难了,而且也有点危险。”他们认为,用两根筷子夹住东西太困难,而且担心会把嘴捅破。当然在我们看来,这种担心纯属多余。因此,吃饭如同穿衣一样,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服装和穿法,那么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吃饭方法,这很自然,不足为怪。吃饭方式在印度也不完全统一,例如北方有个民族,他们既不用手抓取,也不用筷子,而是用一块小木板吃板,它既有中国筷子的作用,也有印度人手指的作用,显然是界于中印两国人吃饭方法之间。据说,他们的祖先原在中国,来到印度以后受到了印度的影响。虽然还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。 在印度你会发现,不管是南方人,还是北方人,是印度教徒,还是伊斯兰教徒,是大人还是小孩,他们吃饭都用右手,主人选给客人东西,也是使用右手,不用左手,就是递给你一杯冷水也是如此。所以这样,是同印度人的又一习惯有关。印度人大便以后,不用手纸擦,而是用清水冲洗。冲洗时只用左手,不用右手,因此,他们认为,左手肮脏,右手干净,这便是他们用右手吃饭的原因。这点全印度作法统一,无一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