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:36 下午, 02-4 月-2005

中华民族 – 民族风俗志,蒙古族

蒙古族‖ ‖满族‖ ‖高山族‖ ‖东乡族‖ ‖鄂伦春族‖ ‖赫哲族

仫佬族‖ ‖撒拉族‖ ‖畲族‖ ‖锡伯族‖ ‖达斡尔族

    蓝天白云,碧野红花,羊群斑斑,乳香飘飘,北国草原数千里,蒙古族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,这个马背上的民族,不但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民情风俗也更显得独特。十三世纪,由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,震惊于世界,今天的”蒙古学”才成了一门世界性的社会科学。究其”蒙古””二字,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汉语音译,如出自《旧唐书》的”蒙兀”,出自《新唐书》的”蒙瓦”,还有”盟古”、”朦古”、”萌古子”、”蒙古里”、”忙豁勒”等等,直到十三世纪初,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语系卑鄙部,创建了威震全球的蒙古国,从上生活大蒙古汗国境内的各个部落,才都自豪地用”蒙古”这一名来称呼自己。
蒙古族在公元七世纪前,住在望建河(额匀吉纳河)流域。蒙古族有个古老的传说,叫《化铁出山》,说在一次部落战争中,蒙古部被打得大败,只剩下男女四人逃进额尔古纳山。这额尔古纳山,层峦迭嶂,高耸入云。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。到了山里,却出人意料地遇有一片水草公美的草原。真是天赐宝地。这两对青年男女遂结为夫妇,立了两个帐篷居住下来,繁衍后代。后来人口多了,要返回故乡去,可是这么多的牛、马、羊和勒勒车越不过陡峭险峻的高山。于是他们把砍下的大片树木堆积起来,点起了大火,烧化了矿石,烧通了道路,人们从此走出了额尔古纳山。因而,这位于我国内古蒙东部区的额尔古纳地域,就成了蒙古族的发祥地。
史载,蒙古放出自室韦蒙兀部。唐代录师州(今辽宁朝阳北)。辽代受契丹皇帝管辖。分布在今土拉河、克鲁化河、鄂嫩河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。
无代,东部蒙古族统属辽阳行省。其分布极广。成吉思汗三弟济南王哈赤温之子按只吉歹地接今吉森省北界。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在松嘎乌拉和呼伦河流域(今黑龙不省肇乐、伊春一带)。其曾孙乃颜封辽王据有辽东、辽西地。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,封为广宁王,其地跨有蒙古草原东部至今辽要省西界。1287年(元至元二十四年),辽王乃颜策动东方诸王反世祖忽必烈,失败后被取消王位。但东部地区蒙古族伯聚居在今黑龙江省西部、吉林省北部与西部、辽宁省西部。
明代,在蒙古兀育哈人居住的地方建兀良哈三卫(泰宁卫在今吉省洮南一带,朵颜卫在洮儿河上游;福余卫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),从十五世纪起,阿鲁科尔沁部占据西拉木伦河流域。1425年(明洪熙年间),蒙古鲁台为瓦刺部(即卫喇特)所破,蒙克塔斯哈喇(成吉思汗二北哈萨尔十四代孙),避于嫩江,依兀良哈部。因同族已有阿鲁科尔沁,故号嫩科尔沁。
后来,嫩科尔沁部在后金支持下,得以壮大起来。分分为科尔沁、郭尔罗斯、杜尔伯特、扎赉特四部。再后科尔沁又分左右站旗,郭尔罗斯分前后二旗,加之杜尔伯特旗,扎赉特旗,这就是所说?quot;嫩江十旗”,出就是清代的哲里木盟十旗。
在同一个时期,兀良哈人和通(者勒篾的七世孙)建立喀喇沁部,与东土默特合成卓索图盟(喀喇沁分左、中、右三旗,土默特分左、右二旗。土默特左旗即今阜新);又,成吉思汗十八世孙苏巴海始建巴林部,乌巴什始建札鲁特部,后怀阿鲁科尔沁统称昭乌鞑盟。这时,呼伦贝开始形成。它主要包括巴尔虎、布里亚特两个主要部分。今天的新、陈巴尔虎,属于贝加尔湖附近巴尔虎金努图克的巴尔虎・巴特尔的后裔。其中陈巴尔虎于1732年(清雍正十年)同”索伦”、”鞑呼尔” 一起从布特哈移居呼伦贝尔,属于索伦左翼镶白旗和正蓝旗。新巴尔虎人于1734年清(雍正十二年)从喀尔喀移居呼伦贝尔,被编入两翼八旗。布里亚特人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游牧狩 猎 于贝加尔湖西部和南部后来,部分额鲁特人了进入,于是形成今天呼伦贝尔。
蒙古族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,蒙古族最早的史籍是1240年窝阔台罕时代 成书的《蒙古秘史》,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前的远祖孛那,豁埃马辣阑勒时起笔,叙述在约五百年左右的历史。从那里看到,蒙古族远古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,主要从事狩 猎。大约八世纪中叶,走出森林,开始了畜牧业生产活动。这一时期,进行了频繁的部落战争,民族战争。这种掠夺奴隶的战争,在客观上推动了部落聪明的发展,最后形成了奴隶占有制的国家。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后,开即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急剧转化。在经济形态上,也开始从狩猎兼第四牧向率牧兼家业过渡。
蒙古族人元代进入封建以后,奴隶制的残余仍然延续很长时期。在元代,奴隶买卖还很盛行。《历史臣奏议》载:”今在部、上都有马市、牛市、羊,亦有人市”,《心中》载:”处处有人市数层,等级其坐,贸易甚?quot;。近代,奴录买卖虽不再见。但由于王公、台吉等制度的存在,所以”奴隶传代,辈辈为奴”的制度,在东蒙地区依然存在,直到清末。
元代,蒙古族遍及全国,明代给予大多数的蒙古族退居北方的漠南、漠北和阿尔泰山的南麓。清代,称漠南蒙古为骨蒙古,称漠北蒙古为外蒙古,阿尔泰山南麓称了卫喇特蒙古。然而内蒙古又有东蒙 、西蒙之称。所谓东蒙、应包括今内蒙古东部区的昭乌鞑(赤峰)、哲里木、哲里木、兴安、呼伦贝乐,即东四盟,还有原卓索图盟的喀喇沁、土默特(今阜新)及郭尔罗斯。杜尔伯特等地。
东蒙草原的西北,以兴安岭为屏障。它从黑龙江南岩,向西南一直延伸到昭乌鞑盟的西拉木伦河。兴安岭的东侧,是我国著名的呼伦贝尔、科尔沁大草原,绿草如茵,百花争艳, 于然的好牧场,它是东北松辽大平原的一部分,也称辽嫩平原。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嫩江与洮儿河相汇,流入松花江;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,称西辽河,这两大水域,包括百余条细支,象银线一般在东蒙草原上刺绣 着花锦,呈现出一派独特的自然风光。
我国蒙古族,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,人口为三百四十一万一千六百五十七人。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(自治区蒙古族人口二百四十八万九千七百八十人),其作聚居或居于新疆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甘肃、青海、云南、北京等一些省、市、自治区。
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,蒙古族语。我国境内蒙古语可以划分为西部、中部、东北部三种方言 。西部方言称卫喇特方言 ,中部方言称内蒙古方言 ,东北方言称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。东蒙生活用语大多数属中部方言即内蒙古方言 。蒙古族无文字。自十三世纪开始用畏兀儿字母记录一些法令、户簿,较前也使用契丹言语。1269年(至元六年)西藏喇嘛 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。俗犯法八思巴文。蒙文字母四二十一个,是蒙文之始。1307年(大德十一年),蒙古人却吉斡斯尔在畏兀儿字母基础上改革成沿用至今的蒙古文字。文字竖写,自左至右。句子对构先名词,次助词,最后为动词。
风俗,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、自然环境、经济生活、民族心理的产物,是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传承。蒙古族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从蒙味期、野蛮期到文明期,产生了许我独特的风俗习惯,而在长期的民族交融、影响中,也发生了许多独特的变化。这一历史性的演化变异过程,就是蒙古族风俗习惯的发展历史。东蒙,由于历史环境不同、地理不同、民族间的影响不同,其风俗习惯在某些方面,不仅有别于卫喇特蒙古、喀尔喀蒙古、布里亚特蒙古,而且有别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