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:53 下午, 27-2月-2006

中华民族 – 基诺族婚俗

基诺族婚俗

直到解放前夕,基诺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,他们的婚姻是对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态,也保持着群婚的某些残余。基诺族严格地遵守原始社会里氏族外婚的规则。男女同姓,即使分别属于不同的村寨,也不能通婚,违反者要被吊打、罚款、强令离婚。不同姓的男女青年,在婚前可以自由进 行社交。私生子不受歧视并且可以在出嫁时带到夫家一起生活,或留在娘家跟着舅父。但已经结婚的男女,一般保持忠贞,通奸可能会引起小家庭纠纷或破裂,并要处以罚款。

男女婚事,父母一般不过问,男女相爱,男子即可到女家 去过夜,并帮助女家干活。这样夜聚昼分地同居一、二年后,如果条件成熟,就正式结婚,女嫁夫家;如果双方产生了不满,也可分手,各自另找新欢。也有因经济困难等情况,男子长期只是夜居女家,五、六年至十多年,生了几个孩子而不正式结婚的。结婚时男女双方岁数得成双,如男子20岁,女子18岁就合宜,而男子19岁,女子17岁就不合宜。结婚要杀猪设宴招待亲友,吉日由头人,巫师卜定,他们也是当然的证婚人。基诺族没有夫兄弟婚,卖姐妹婚或交错从表婚等习俗。舅父在婚事中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,结婚和离婚时舅父将所包破碗扔掉,并斟酒一杯泼地。 对偶婚的一种特点还保留着,离婚男妇双方都能随意提 出。结婚时女子所带至男家的工具、家畜、茶树、衣服、首饰等,离婚时仍由女子带回。离婚子女一般跟母亲。“花为媒”与“摔破碗” “花为媒”是基诺族青年男女结交朋友的主要方式之一。基诺族女青年到了求偶年龄,母亲便给自己的女儿缝制一套美丽的服装,让女儿去谈情说爱。小伙子见姑娘穿上这种特殊标志的服装,就知道可以向她求爱了。青年男女可以对歌,但男青年不能直接向姑娘表自爱慕之情,只有由姑娘向小伙子提出, 当在对歌过程中,姑娘选中了某个小伙子,就准备一朵最美丽的鲜花,托一个小姑娘转交给那个小伙子。如果小伙子也钟爱那个姑娘,就收下鲜花,然后直接找那个姑娘对歌,提出订 婚。最后,男女青年将爱情告诉自己的父母,商定结婚。在这里,男女恋爱不需要什么介绍人,也没有媒人,唯一做媒的是 一朵鲜花,故曰“花为媒人“摔破碗”是基诺族男女结婚的一种仪式。基诺族男女相爱,男子即可以到女家过夜,并帮助女家干活,这样夜聚昼分 地同居一两年后,如条件成熟,就举行结婚仪式。

舅父在婚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,结婚、离婚都需要请舅舅作证。结婚 时,要将一个碗摔碎,然后包起来由舅父保存。如果将来感情不合,离婚时由舅父将所包的破碗扔掉,并斟酒两杯泼地,男妇即算解除婚姻关系。可见,“花为媒”与“摔破碗”标志着基诺 族男女的结婚与离婚。

结婚拴线
基诺族严格实行氏族外婚姻,男女同姓不得通婚,违反者要被罚。举行婚礼的那天早上,新郎家杀一头猪,猪肉送给新娘家一半,还要送些小菜、小鱼、雀类、松鼠等供新娘家做成菜招待亲朋。下午四、五点钟,媒人,新郎和他的父母到新娘家接亲。新娘往往早晨便躲到小伙伴或亲朋家去。这时,母亲把她 叫回来梳洗打扮。在新娘打扮时,男方歌手在一旁唱歌,唱完后由小伙伴陪 新娘走出房门,新郎请新娘的父母哥嫂阿舅一齐去自己家。新娘到了新郎家的楼梯口,新郎的阿妈要给她一个鸡蛋, 并在她手上拴一根红线,在手腕上绕三圈。新郎要敬她一杯酒。新娘到了新房中,新郎的父亲要给她一只鸡腿,并在她的手上拴线,表示已把新娘的心拴住。这时,寨里的人也来参加婚礼,祝贺新婚夫妻生活幸福,友爱和睦,亲朋们也都来祝贺,高高兴兴地吃饭,喝酒。歌手 们和老人们边饮边唱情歌,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,并教给新娘如何做人家。欢乐的歌声直唱到深夜,有时要唱到天明。结婚的第二天清晨,新娘担水回来,先烧好洗脸水,然后请公婆洗脸,并正式称呼他们为“阿爹”、“阿妈”从此成为新家庭中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