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 – 瑶族

瑶族
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,能歌善舞、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湘、黔、桂、粤、滇相毗连地带。这里雨量充沛、森林茂盛,自然资源十分丰富,有得天独厚的植物、动物、矿藏等资源。如有“绿色宝库”之称的江华瑶山,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、“杉木之乡”的金秀大瑶山……
瑶族共有213.4万多人,其中,广西132万人,湖南46万人,云南17万人,其余的散居于广东等地。瑶族大部分分布在山区,由于长期的变迁,形成了大分散、小集中的分布特点。瑶族的自称有勉、门、敏等63种,他称有390种,如盘瑶、蓝靛瑶、红头瑶等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统称为瑶族。瑶族的语言支系复杂,由于地域差异,有各种方言,但一般兼通汉语。他们没有文字,通用汉文。在漫长的岁月里,瑶族人民尽管依山而居,环境险恶,但他们凭着勤劳和智慧,改造自然,创造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工艺,既丰富了生活,又美化了自己。那独具民族特色的桃花、刺绣、印染、编织艺术,特别是享誉国内外的印染,是瑶族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。
瑶族人民精于蓝靛印染,在蓝靛布上染花,有蜡染、针线折染两种方式。瑶族人民以拥熟的蓝靛印染和印花技术,制作出了驰名国内外的“瑶斑布”。在同大自然斗争的漫长岁月中,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。有内容丰富、生活气息浓郁的神话传说、寓言故事、诗歌、民谣以及谚语、谜语,有历史悠久的民间乐舞,有颇具民族特色的唢呐、芦笙、笛子、长鼓、 I锣、大锣、大钹 、皮鼓等。神话传说《盘王的传说》、民间歌谣《盘王歌》、民间乐舞《长鼓舞》等,以各种文学艺术形式祭祀先祖盘王和歌颂美好生活。
1984年8月,瑶族代表商定把祭祀节日“跳盘王”确定为“盘王节”,并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。1985年金色的秋天,全国各地瑶族代表和民间艺人在广西南宁的联欢会上欢聚一堂,欢度瑶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节日――盘王节。
盘王书又叫“跳盘王”、“还盘王愿”、“耍歌堂”等,是瑶族民间纪念先祖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相传古时候,评王征战高王,出了一个赏格,凡能杀死高王者,给予重赏,并将三公主赐与其为妻。文武群臣深知高王的凶恶,无人敢应。瑶族始祖“盘瓠”应征计杀高王,取回首级。评王大喜,封盘瓠为“南京会稽山十宝殿”大王,并把三公主许配给他。盘瓠和公主生下六男六女,传下瑶家十二姓。为纪念先祖和追求美好的生活,瑶族人民便有了‘*跳盘王”这个节日。节日期间,人们要跳“长鼓舞”,唱“盘王歌”,还“盘王愿”,杀牲设宴,盛装打扮,探亲访友,互致祝贺。
盘王节也是瑶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,还“盘王愿”是节日期间最重要的宗教活动。瑶族为什么还盘王愿呢?相传远古时期,盘王子孙在迁徙渡海时,遇到狂风暴雨,船队无法靠岸。在危难之中,人们想到先祖盘王有灵性,就对盘王许下愿,祈求盘王显灵,保佑船队平安无事。果然,许下愿后风平浪静,船队安然靠岸。上岸后,人们置三庙圣王,还了第一次盘王愿。由此,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举行还盘王愿祭祝活动。
瑶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,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与压迫,瑶族人民曾进行过上百次起义。仅在元朝,瑶族人民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就有40多起。明代广西地区的大藤峡瑶民起义,坚持斗争长达100年,是历史上瑶族反抗封建压迫最为激烈,斗争极其艰苦的起义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瑶族人民踊跃参加广西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。解放战争时期,很多瑶族儿女参加了当地游击队,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