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 – 民族风俗
接 财 神
旧时岁时信仰习俗。由于地域不同有没的特点,在黑龙江、吉林一带,大年夜接神是为了祈福,接神主要是接财神。
接神时屋门洞开,在庭院设供桌,桌上陈设香供蜡烛,燃放鞭炮,主人跪拜,由外面迎进室内,室内人要问:”迎来财神了?”男主人立刻高兴回答:”迎来了,迎来财神了!”这时要有一人从屋外抱进一捆柴,女主人要问:”抱进柴了(财)了?”抱柴人马上高兴回答:”抱进柴(财)了!”柴谐音为财,取其吉利的意思。
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高高的被落上,这时男主人要问:”小子起来了吗?”这个孩子立刻从被落上起来,高声答道:”起来了,小日子起来了!
女主人开始煮大年夜的接神饺子,煮时故意煮破几个,男主人问:”挣了吗?”女主人答:”挣了!”忌讳说煮破,以挣取其挣钱的吉意。这时放好桌子,端上水饺,全家团团围坐,吃年夜饭。解放以后,破除了迷信,大年夜多燃放鞭炮祝贺春节,接财神的习俗渐渐消失了。
送 灯
流行在黑龙江一带的信仰习俗。在元宵节时,家家都做面灯,而灯形如碗盏,俗称灯碗。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,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,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,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,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,面灯碗里倒满灯油,面灯就算做成了。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、天地板上、皂王板上,送到仓库、牛马圈、井台、碾磨房等处,送到大门旁、大路口。
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,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。送灯时,以谁先点燃为吉利。往坟地送灯的人,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,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,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。点灯时要边点点说:”正月十五来送灯,送金灯、送银灯、送铁灯,有儿坟前一片明,无儿坟前黑洞洞。有心来偷灯,偷个大铁灯,背也背不动,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,大布衫烧个大窟窿。”元宵节晚上,因为家家送灯,所以路口、野外坟地一片通明。送灯的习俗,在黑龙江偏远山乡至今还有遗存。
羊卓雍湖边的猎狼仪轨
我在美丽神奇的羊卓雍湖畔,遇到过一支小小的队伍,他们抬着打死并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狼,一个牧场一个村落地演出歌舞说唱。他们每到一地,那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节日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牧人告诉我,这种活动叫”江朗”,也就是猎狼后的奖赏,或者叫猎狼后向各村各寨要布施的活动。
毫不犹豫地猎杀恶狼 羊卓雍湖区是西藏著名的绵羊产地,这里水草丰美、气候干爽,出产的羊毛柔软洁白,是织氆氇、卡垫的最好原料。这里的风干羊肉叫”羊卓干索”,它是宰杀当地肥羊,切成肉条,先用凉水浸泡,再经雪凝冰冻制成的。味道香酥脆嫩,为饮誉全藏的美味食品。但是,这里的狼害极为严重,一头壮狼每年要吞吃掉绵羊十只之多,给群众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。因此,牧民只要发现狼踪,总是毫不怜悯地猎杀之。有的用火枪打,有的使猎狗追咬纠缠,然后用木棒猛击,有的在羊圈附近挖陷坑,让狼跌落坑内,再用石头砸死。 对死狼进行精心装饰
当人们猎杀一头恶狼之后,立刻剥皮实草,制成标本,并对标本进行精心的装饰。给它头上戴起圆圆的贵族戴的”色金波多”帽,耳朵上挂起长长的松石耳坠,前肢带银锡子,尾巴系红丝带,脖子上还披挂许多雪白的哈达,由四个壮汉抬着,威风得有点像出外巡视的贵族老爷。不过,还要用一个木权,叉住狼的嘴巴。意思是:我们热热闹闹,送你到西天极乐世界,但是对不起,要把你的嘴巴约束一下,免得在神佛那里胡言乱语。
抬狼转游湖区的盛典 人们抬着精心装饰的美丽的狼尸,周游湖区各地表演打狼歌舞。这支队伍的领头人,叫”阿波热”,身穿白氆氇藏胞,腰系黑白相间的牛毛穗,手拿一根五色绸子制成的彩箭,每到一个村落,就用一种特殊的调子,向围观的群众说唱”江雄”,也就是狼的历史。其余的男子身穿黑氆氇藏袍,跳起剽悍的打狼舞蹈,表演打狼的过程和惊险遭遇。他们每到一地,都受到群众热情的接待和欢迎,给他们献上青稞酒、酥油茶、哈达和种种食品,还要给猎人馈送相当数量的糌粑、奶渣、酥油、羊毛等,甚至还馈送整只活羊。因为狼是飘忽不定的野兽,今天在湖东吃条羊,明天就可能在湖西咬死一只牛犊,它的危害决不只一村一户。打死一头狼,得益的是整个羊卓雍湖区。大家给猎狼者馈送一点东西,既是庆贺打猎的胜利,又是对勇敢者的表彰,也是通过社会赞助的方式,鼓励人们积极地和兽害做斗争,我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习俗。有的地方,还给猎狼者送钢针和铁戒指,意思是用针扎狼嘴巴,用戒指套住狼的爪子,以保护羊群。
关于国王和狼的故事 ”江雄”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歌谣,在羊卓雍湖区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。大意是:古时候,从莲花天湖里,长出一棵遮天盖地的檀香树。树分五个杈丫,五个杈丫上落下五只鸟,五只鸟生下五个蛋。白蛋孵出了雪白的绵羊,黑蛋孵出了黑色的牦牛,花蛋孵出了花花的骏马,黄蛋孵出金黄的野鸭,只有一只铁蛋蛋,什么也孵不出来。送给天神,天神没有办法;送给地神,地神没有办法;送给龙神,龙神也没有办法。最后,只好请来铁匠之神唐青噶纳,他邀集了汉地的铁匠、藏地的铁匠,用大锤打、小锤砸,终于砸开了铁蛋蛋,里边钻出一对谁也没见过、谁都不认识的丑八怪,这就是公狼和母狼。
这时候,山林和江河的主人国王昂拉,忽然头痛眼痛,需要雪山狮子的天灵盖配药。他派羊棺鲁泽去,羊棺不敢不去,向国王昂拉提出了如下的要求:要一张海螺般的白网,一张松石般的蓝网,一张金子般的黄网,还要雪一样的白套索,豹子皮一样的花套索,锅底一样的黑套索,还要霹雳一样的”乌尔多”投石鞭。就在当天夜里,羊棺套住了一只丑陋的、凶狠的、眼睛粘满眼屎的狼,赶紧呈报国王。国王昂拉说:”我让你去取雪狮的天灵盖,为什么逮这么一个东西来。”羊棺回答道:”这东西有十八个地方像雪狮,也许是雪狮的同类吧。”
国王昂拉听信了羊棺的话,叫他把狼关在羊圈里,结果把国王的三只宝贝羊羔通通吃掉了。国王说:这样的家伙,留在世界上有什么好处?还是赶快把它杀死吧!我们广做功德,多发布施,超度它罪恶的灵魂,让它早日投胎成为善类。杀狼是拯救狼罪恶的灵魂,演唱”江雄”歌的用意是很明白的。藏族群众笃信佛教,打狼与佛教的戒律,发生了尖锐的冲突。聪明的羊卓雍湖畔牧人,巧妙地通过演唱狼的历史的”江雄”歌,对打狼行动进行了宗教上的理解,表明我们打狼,并非作孽,而是积善,是帮助狼早日结束罪恶的生命,使它的灵魂得到超度,投胎转世成为某种善类。何况他们还把狼尸体装饰得十分漂亮,体体面面地送它出发。我想,即使狼们真有在天之灵,也向羊卓雍湖的牧人和猎户提不出什么抗议!
在山西农村,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,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,主房、偏房、院门、厕所各有定位,不可错乱,否则不吉。其中,特别忌讳把院落建成刀把形,刀把杀人不用刀,兆家败人亡。
在建房之时,门的设置属于”立门户”的大事,在建筑中是甚为重要的。院门被视为人的脸面一样是家庭的脸面,”立门户”甚至成了成家立业的代称,所以禁忌也最多。在建房之时,门的设置属于”立门户”的大事,在建筑中是甚为重要的。院门被视为人的脸面一样是家庭的脸面,”立门户”甚至成了成家立业的代称,所以禁忌也最多。
一般讲,农村的院门忌冲河流、水井,恐被水射而生灾起祸。院门直对巷口也是不允许的,巷口是一支土箭,射向家中不祥。在晋南俗传”街门不走西北门,西北高而东南低,面向西北走脉气。有钱不住东南房,冬不暖、夏不凉。”如果不能避,就要在院门口上镶嵌一面镜子,即所指的”八卦镜”、”照妖镜”以破解,此种现象在晋南农村极为普遍。
此外,两户家门径直相对也是犯忌的,院门若如邻家相对,忌正冲,也忌门小。俗以为两门相对,双方都不吉利,尤其是门小的更遭其害。所以,在农村两门相接相对的现象极为罕见,即使有相对者也只是斜对,彼此错开。
对于一个院落来说,一般以向东的院门为善,向西的称阴门,除非万不得以一般不开西门,否则必须在门口安一屏障,或在胡同口正对的墙壁上镶块石碑,上面刻”泰山石敢当”之类的字样,以避邪风鬼魅的骚扰。 院门直对家门和窗户也是需要回避的。打对的门额窗额装镜子破解。此外,一般农舍院门之内也必有断壁墙以挡之。在吕梁一带,院门筑起来以后还要挂上桃木弓、柳木箭用以镇邪。
总之,这一类关于建房建院中门的开向 、方位的禁忌 ,一方面是与”开门卜凶吉”的俗信有关,另一方面也是由于”门为家防之用”,都是尽量力求避凶趋吉的。当然,也是建房格局定位之中最受重视的。
房屋修好后,主人们喜欢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点缀一些花草树木。对于山区农家小院来说 ,最好是种上几颗树 ,在离石一带讲究最好不种开花树,而在交城一带又忌种桑树,除了当地俗传的桑仙树”伤心”之外,作为一种禁忌,桑与丧谐音,人们认为这都具有某种传染性,不吉利,桑往往被人们谐音为丧失人口,留不住后代,所以不种。晋南有些村庄则忌在院中栽种葡萄树,认为不吉。
在同一处聚居的各家邻里,建房的高度按习俗应大体一致,忌南邻和西邻的房子高过自已的屋子。在晋南俗传”北高不算高,南高压断腰,东高不算高,西高压断腰”。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,那么就要在中间的房屋顶上多筑一砖高,或修筑一个小小的类似庙宇的亭子,以保持平衡。居高不让者,显然有居高临下之势,以势压人,据说会压了别人的运气和吉利,甚至风水。大病小灾都会归因于此。这种情况在农村会导致邻里纠纷,甚至会结下世代怨仇。
厕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虑的;一般安置在西南角,有”五鬼头上安茅房”之说,排水沟也不能通过别人家的宅院,更不可正对别人的家门。邻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,认为是污水、憨水,影响自家运气。此外,房屋顶上如修建吉兽猛兽者,也不能让脊瞰吻兽张开大嘴面对人家,有吃掉别人之嫌。这类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庄中更为多见,不仅具有巫术色彩,更有一些旧时代礼法的阴影。
轧 神 仙
农历四月十四苏州特有遥庙会风俗..传说这一天吕祖生日,,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在这天要化身叫化子、小贩,到人间点化世人。因此,市民和四乡农民都要来”轧神仙”,可以借到”仙气”消灾防病,延年益寿,吉祥如意,岁岁平安。
吕纯阳是民间信仰中很有影响的八仙之一。道家重视炼丹,相传吕纯阳在医学上颇多贡献,所以被中医奉为祖师。苏州阊门内中市下塘的福济观奉礼吕祖,俗称”神仙庙”,又称”天医院”。每逢轧神仙这天,神仙庙附近摊肆林立,出售花草树苗的最多,不少花草带有吉祥名称,如”万年青”、”吉祥草”、”神仙花”、”龙爪葱”。旧时习俗,仙诞前夕,剪”千年运”老叶铺在路上,让各路来庆寿的仙人路过,可沾仙气。造屋得把”龙爪葱”放置梁上,以为吉兆。
各种手工艺品、小儿玩具,也无不笼罩着神秘色彩。绿毛乌龟,象征延年益寿:“金钱乌龟”,又称“神仙乌龟”;烂泥老爷,象征如意发财;喝的茶,也叫“神仙茶”,剃个头也叫“神仙头”。三天的庙会,将神仙庙挤得水泄不通,香火鼎盛。现在,商业部
民间的祭祖活动,有庙祭、墓祭、岁祭、生辰忌日祭。岁祭中有清明祭、端午祭、中元祭、冬至祭、除夕祭。宗族春秋要举行隆重”二祭”(今已废)。每逢亡故亲属的生卒日要”祭祀”,俗称”做忌”。此外,凡遇族中人升学、升官、生儿婚合,也要到祖祠向祖宗行告祖礼。凡重大祭祀,举族同聚,摆宴欢饮,民间称之为”吃祖”或曰”吃公”。 民国春秋两祭。春在旧历正、二月,秋在旧历八、九月,各村有固定日期。每厢祀日,乡长必集公款,在所祀神庙前,大演社戏,家家户户,杀鸡为忝,旨酒佳肴,以祀神前。农民终年胼手胼足,埋头苦干,到了是日,遂放纵尽看,着新衣,宴亲友,尽宾主之乐,为一乐事,漳谚称为:”傍神祝福”。
烧香点烛 民间一般在农历初一、十五,有在居家住宅的神龛佛前,或到乡里宫观庙殿烧香点烛成俗。春暖秋爽时节,更时兴成群结伴到平和三坪祖师公、圆山脚下仙祖、莆田湄州湾妈祖,甚至坐火车、搭船、乘飞机到南海普陀山、九华山等地进香朝圣。 神诞即神的生日,是日民间要杀鸡蒸@ ,焚香上供、大宴宾客,演戏敬神,热闹异常,俗称”闹热”。用仪仗、鼓乐、艺阵等迎神出庙、周游街巷村井,谓之”走 “。除此以外,还举”卦香”仪式,组织众多的信男信女,列队到该佛分身的祖寺取回不灭香火。”卦香”之日,浩浩荡荡的队伍中,五色旌旗,鼓乐吹打,神轿佛辇,化妆的高跷、马队、凉伞以及旗、锣、鼓、枪,无所不有,招摇过市,现今还出现以汽车、摩托车代步引香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在破除迷信中,做神诞、”卦香”等封建迷信活动一度基本消迹。但由于传统习俗和封建思想的影响,这些迷信活动长期以来时隐时现,70年代末以后又有所回潮。
醮年之祀 谚云:”南州重皇神”。醮年分为”清醮”、”王醮”两种,清醮祀玉皇,王醮祀王爷。乡村以王醮为多。有2年一醮,有6年一醮,有12年、20年一醮。甚至有40年一醮。醮年一到,农民必多种蔬果,多养牲畜,以备到时祀神之用。届期邀请道士,大建罗天大醮,祀期有3天,也有5天。过去大演京剧,今改演芗剧,大宴亲朋。凡属宗姓之乡,必备盛大之生猪生羊,牲醴匹帛,并选小孩装扮故事,骑于马下曰”马艺”,抬以彩棚曰”棚艺”。族长拈香导前,旌旗蔽日,锣鼓喧天,鞭炮震耳,号炮雷鸣,浩浩荡荡,沿途敬送,或”祀皇”,或”祀王”。抵乡之前,主祀各家长,列队出乡接送,迎至庙前三拜礼毕,大设筵席陈列村中,凡属祀王的乡人,不分老少,都可自由入席,尽欢而散。每届祀年,乡民需费,贫者百余元,富者数百元,虽平日异常节俭,至此亦大张门面,不肯示弱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此俗曾废。80年代以后,此风又起。
酬天敬地 每逢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,家家户户都要高摆香桌,备设五牲大礼,敬奉”天公”,俗称做”天公生”。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都备酒肉、月饼敬祀”土地公”,以酬谢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天地庇佑之恩。另每月逢农历初一、十五要敬神。生意人初二、十六则敬”土地”。此外,凡遇婚庆喜事,主人也大有举办”酬谢天地”之俗,唯丧事只祀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