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器时代考古
云南铁器时代一般认为从东汉初年开始,这时以青铜为主要制造原料的生产工具、兵器等逐渐被铁所取代。自东汉起迄于清代,均属于铁器时代考古。
1929年冬,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在昭通进行“梁堆”墓清理发掘;1939年至1941年,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吴金鼎等人在大理苍洱境的考古发掘,是云南铁器时代考古的开端。
自东汉以后的铁器时代考古,大致包括墓葬、城址、驿道三个方面,重点是墓葬与城址的调查发掘。
墓葬调查发掘已经勾勒出云南历史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变化脉络,东汉时期以大量的砖室墓为特点;东汉末期至魏晋南北朝,地面有大型封土堆的“梁堆”墓为其特点;唐宋以来,由于南诏、大理国的崛起,佛教盛行,墓葬形式以火葬墓为主;自明代开始又重新出现土坑墓、砖室墓。
城址的调查勘探是铁器时代考古的重点之一,迄今为止已调查、试掘的最早城址为南诏时期,重要的有大理太和城、羊苴咩城、洱源德源城、腾冲西山坝城等。另一座城址曲靖三宝银子山城,其时代早于南诏,惜尚未正式勘探。
关于古驿道的调查,以“五尺道”的调查为主,云南境内的古驿道有80余处(项),是“西南丝绸之路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云南铁器时代考古,需要寻找早期城址并进行调查、勘探,南诏大理国的王陵所在也是值得探究的历史之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