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:07 下午, 05-5 月-2006

中国・株洲

地区简介

株洲,古称建宁,公元214年,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。唐太宗贞观元年,建宁并入湘潭。古时,当地多槠树,湘江过而多沙洲,故株洲又称槠洲。到南宋绍熙元年(公元1190年)正式定名为株洲。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,在东经112.6°–114°,北纬26°–28°之间,是湖南省“一点一线”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,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、株、潭“金三角”一隅。

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,湘江中下游,1951年建市,1983年实行市带县新体制。辖醴陵市、株洲县、攸县、茶陵县、炎陵县和东、南、北、郊四个城市区及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全市总面积1.14万平方公里,其中市区面积427平方公里,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。

株洲市气候温和,资源丰富,交通方便;年平均气温为17.6℃,平均降雨量为1414.7毫米。主要资源已初步探明的有煤、铁、钨、铅、锌、锡、铀、瓷泥、石灰石等25种,其中煤炭储量2亿多吨,铁矿石1亿多吨,瓷泥2亿多吨。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60万千瓦。木材蓄积量约800万立方米,楠竹约7000万根,全市林地面积72.45万公顷,占全市总面积的64.2%,炎陵县和株洲县是全国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之一。联合国粮农组织1977年派官员来株洲县朱亭林区考察时,一致赞誉株洲是“人工林海之乡”,创造了丘陵区4年生杉木林立木蓄积达4个立方米的优异成绩。株洲也是湖南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,粮油和经济作物品种564个,农业经济现已形成了以粮食、生猪、经济作物、乡镇企业为四大支柱的多元经济格局,提出了以“吨粮田”建设为中心,以丘岗山地开发和乡镇企业发展为重点,推动农村高效农业向前发展的农业安市策略。1986年以来,全市有计划地开展创建“吨粮田”的增产活动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1990年醴陵市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田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的县(市);1993年攸县成为湖南第一个“亩产粮食过千公斤,人平纯收入过千元”的“双千县”;1994年市辖郊区成为湖南第一个城郊型吨粮县(区)。全市农村赤字吨粮田面积占双季稻面积的75%。“吨粮田”的建设有仅巩固了粮食的稳产高产,而且还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,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。

株洲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。在我国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、计划期间,中国有11个重点项目建在株洲。经过40多年的建设,株洲工业已基本形成以冶金、机械、化工、建材为支柱,具有电力电气,煤炭采选,麻棉纺织,电子仪表橡胶制品,塑料、皮革、服装、制药、食品、包装、造纸、日用陶瓷、烟花鞭炮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。全市有52种产品率先在全国问世,其中有第一台航空发动机,第一枚空对空导弹,第一台电力机车和第一块硬质合金刀片。有15项产品的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,有17项产品获国家金质奖,有54项产品获国家银质奖。株洲是中国南方的工业重镇,享有中国电子机车的摇篮,有色金属之飨,航空发动机及摩托车生产基地,化工建材基地、陶瓷、烟花鞭炮生产基地之美称。

株洲的商贸经营,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,其流通优势日渐显现。构想了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,冲破地域观念,打破传统经济格局,敞开城门,发展大流通的商业经营战略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零售商业网点129个,一批在全国享有声誉的专业批发市场迅速崛起,以芦淞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的“株洲服装大世界”,已发展成为江南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,拥有十余个不同类型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,万余个门店和摊位,其商品辐射到中南、华东、西南、西北地区的10多个省市220多个县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株洲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,坚持从株洲的实际出发,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思路,确立了“社会稳定、经济繁荣、科教发达、环境优美、市民文明、法制健全”的文明城市建设目标,制定了“农业安市、工业富市、商贸活市、科教兴市、依法治市”的株洲市策。在奔向2000年这个新时代的里程中,将更加奋发图强,决心用“开拓奉献,创业争先”的株洲精神,把株洲建设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。